龙飞虎的博客

周日, 10/23/2016 - 01:23

在语言学界,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语言学家,叫Stephen Krashen(斯蒂芬·克拉申)。我跟Stephen见过几次面,也吃过几顿饭。看了他的学术研究后,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好的语言学家。

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他跟其他语言学家很不一样。

以前,他完全赞同学语言应该用翻译的方法,应该跟着语法的规律来学习,等等。但是,经过多年的实战经验后,他发现,用语法分析来学习,它的效果并不好。

同时,他也看到了有人用可理解输入的方式来教语言,也就是直接让学习者先经过含义来摸到语言的规律,然后经过下意识的获取来学会一门外语。他看到了一些具体数据和实验,已经证明了可理解输入的学习方法比语法、翻译等方法更加有效。

周六, 10/22/2016 - 08:30

前天,我们在小村庄的路上走走,刚买完东西,在走回家的路上,人比较多,孩子也很多。这时候,刚好有个大概三岁大的小孩儿自己跑过来,撞到我的腿上,然后撞倒了,一屁股摔在地上。

他坐在地上,没有哭,仰起头看着我。我有点好奇,不太明白他在看什么。但我没有什么大反应,没有心慌,没有焦急地问“哎哟,你还好吗”、“有没有受伤了”之类的话。当时只是他看着我,我也看着他。

我在想,他其实想要看的是我的反应。如果我的反应是心慌、担心他有没有受伤等等,他就会哭;但如果我的反应是很淡定,那么他也就没什么问题了。所以,我们对看了好几秒钟后,他举起他的小手给我,我就伸出手把他拉起来。他站稳后,就转身欢快地跑掉了。

周五, 10/21/2016 - 00:20

很多人把完美的结果和自己该走的过程搞混了。当然,我们做出来的东西,它的最终结果肯定是越完美越好。但是,如果我们过于担心它是不是马上就能完美,这就有问题了。

比如,你练习任何体育活动,学习任何知识,在一开始的时候,肯定有很多不对的地方。因为我们的大脑和身体还没有把那些规律掌握好,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慢慢地调整和提高。

如果我们能做到每天坚持学习,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一点点进步,每天把注意力放在调整自己,我们将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。

但是,如果我们的心里非常不踏实,比如今天只做了一会儿练习,然后发现自己没有一下子走到最高峰,就开始否定自己,马上就得出结论说自己没有天赋、没有能力,然后就放弃,这是非常负面的学习状态。

周四, 10/20/2016 - 08:33

最近,我正在忙着弄功夫英语下一代产品的内容,这些内容是用插图来代表不同的事物。通过这样子的设计,我们可以帮助功夫英语学习者产生语言和身体之间的沟通。

在这过程当中,我找了一个画家帮我画了很多插图。有意思的是,中文和英文之间是有不一样的地方,导致这位画家有时会画错我想表达的意思。比如“桌子”这个概念,画家看了英语的“table”,但是他画出来是“desk”。

是因为在中文里面,我们只有“桌子”这个词,但其实“桌子”和“办公桌”是不太一样的。英语的“desk”偏向于代表办公桌,是有抽屉之类的那种桌子;而“table”就比较简单,是一块板加四条腿的那种桌子。

周三, 10/19/2016 - 08:47

上周,我们在院子里看到一只小鸟在地上滚来滚去,它看起来非常疼痛。

我太太看到这只小鸟,就心软了,她走过去,拿了一个小盘子,倒了些水,旁边还放了蜂蜜,给小鸟喝,让小鸟补充能量。但那小鸟还是在地上滚来滚去,很痛苦,也不喝水。所以她轻轻地把它拿起来,握在手里,给它温暖和安抚。

过了十几分钟,小鸟渐渐地缓过来了。我太太把它放到地上,它能静下来了,喝了点水,然后飞走了。

从这件事情里,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呢?

周二, 10/18/2016 - 08:45

我经常发现,当一个人学外语的时候,经常会犯一个非常基本的错误。

比如说,中国人在学英语的过程中,第一次脱口而出说的话,其实那句话是完全准确的;但是然后呢,说话的那个人会停下来想了想:“哟,刚才这句话好像说得不对。”接着他就会改口,说了一句不准确的英语。

这背后蕴含着什么道理呢?

首先,在我们学语言的过程中,如果我们是用功夫英语这种下意识学习方法,我们的下意识不知不觉就已经能辨别出什么是准确,什么是不准确。我们不需要经过太多的思考,就已经能说对了。

第二,受多年的错误学习方法的影响,很多人会以为开口说英语应该要经过语法、词汇等的思考处理才能讲对,因此我们会再说一次,但这样往往反而会调整到一个不准确的状态。

周一, 10/17/2016 - 00:23

前天,我在一个酒店吃早餐。刚好我想要几个煎鸡蛋,于是请厨师帮我弄一下,然后我就走开了。我回来后,那个厨师已经差不多把煎鸡蛋做出来了。

旁边有人问:“那三个煎鸡蛋是谁的?”

我用中文回答说:“那是我的。”

那人一看,楞了一下,然后他说:“咦?你的英文不错嘛!”

我忍不住笑了,看着他,说:“我的英文不错啊?”

然后他才醒悟他刚才说错了什么了。

其实呢,作为会中文的老外,这种情况我已经遇到很多很多次了。当我第一次用中文跟对方说话时,有一半的人,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说我的英文不错。

我认为,这种口误是来自于下意识的错误判断。因为虽然眼睛看到的是老外,但是耳朵听到的是中文,他的下意识认为老外不可能懂得说中文,觉得自己听到的是英语,所以就脱口而出地说出了“你的英语不错”。

周六, 10/15/2016 - 17:09

我昨天提到过,有个老朋友来我家住了两天。他这两天刚好有空闲跟我一起玩儿,教我一些武术动作。

当时,我太太想用摄像机把整个教学过程录下来,方便我以后能跟着视频继续练习。但是,我那位朋友却坚决不允许我们这么做。

他跟我解释说:“你不能拍录像,因为一录视频,你心里就会想着反正有视频,现在没学会还可以有下次,于是你就不会高度专注于眼前的学习。

“你必须在练的时候百分之百专注,把你的注意力用对,要用眼睛和脑子把动作都记住,这样才对。也就是说,你要学会用自己的脑子来录音和录像,而不是依靠设备。”

我觉得他说得很对,在训练、学习的过程中,保持专注其实是非常有帮助的。如果我们学会好好用自己的注意力,学会好好地观察,我们的学习速度会提高很多。

周四, 10/13/2016 - 09:07

我发现任何语言的最大挑战,就是“模拟数据”和“数码数据”之间的区别。

这是什么意思呢?

“模拟数据”的英文词是“analogue data”。比如说,你自己皮肤上的感觉,无论热或冷,它们不是一个固定的点,而是一个连续体,从很冷很冷慢慢变到稍微有点暖和,到特别热。这就像色谱那样,是一个连贯的逐渐变化的系统。世界上有很多现象,我们的神经系统认识到的这些现象,全部都是“模拟数据”。

与此相反,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反而是“数码数据”。比如说,“冷”和“热”,这是两个相反的词。但我们能很明确地界定什么是冷,什么是热吗?15度冷吗?还是5度冷?或者零下才是冷?试想一下,如果天气很干,你可能会觉得20度比较暖和;但如果天气很潮湿,你会觉得20度是特别凉的。

周四, 10/13/2016 - 08:22

最近,我有几天的时间,可以跟一位老朋友聚一聚。

这个朋友是30多年前和我一起练中国武术的。这些年来,他一直坚持练习武术,他的太极拳和内功都练得非常好。他已经跟随过很多不同的老师学习,也练了很多不同门派的武术。

他跟我分享了他的感想,就是在学武术的过程中,他发现,很多不同门派其实是大同小异的。它们的确有区别,但也有许多共同点。

所以,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:理论是不重要的。

不管你是听什么理论,都没什么用,要真正掌握,你得自己练。在练的过程当中,经过你身体的感觉和反应,你就会慢慢发现什么是准确,什么是不准确。